意昂体育介绍
光伏“反内卷”,从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具备突围潜力的核心标的及底层逻辑
2025-08-05
光伏行业通过技术迭代、产能出清和全球化布局开启 “反内卷” 进程,以下从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具备突围潜力的核心标的及底层逻辑:
一、硅料:政策驱动产能出清,头部企业受益集中度提升
核心逻辑:
政策约束低价竞争:工信部限制 “低于全成本销售”,硅料价格从 2023 年低点 6.02 万元 / 吨回升至 2025 年 Q3 的 3.3-3.4 万元 / 吨,成本优势企业(现金成本≤4.7 万元 / 吨)存活。
产能出清加速:2025 年多晶硅有效产能 295 万吨,需求仅 130 万吨,高成本企业(如协鑫科技颗粒硅)面临退出,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凭借改良西门子法成本优势(通威现金成本约 3.8 万元 / 吨)市占率提升至 60%。
技术路线分化:颗粒硅因杂质问题难以进入 N 型硅片供应链,头部企业聚焦电子级多晶硅研发,通威股份电子级硅料已通过隆基认证,单吨溢价超 1 万元。
核心标的:
通威股份:硅料产能全球第一(40 万吨),N 型硅料占比超 50%,绑定隆基、晶科等大客户长单,2025 年 Q3 硅料毛利率修复至 15%-20%。
大全能源:聚焦高纯度硅料(纯度≥99.9999%),美国上市规避地缘风险,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 45%,动态 PE 仅 8 倍。
特变电工:依托新疆低成本电力(电价 0.2 元 / 度),多晶硅完全成本行业最低(3.5 万元 / 吨),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增长。
二、硅片:N 型技术迭代与大尺寸趋势重塑竞争格局
核心逻辑:
技术路线切换:2025 年 N 型硅片渗透率超 90%,P 型硅片退出主流市场。隆基绿能、TCL 中环通过 182mm/210mm 大尺寸硅片降低 BOS 成本,单瓦非硅成本较 PERC 低 0.05 元。
产能收缩与集中度提升:2025 年硅片产能同比减少 5.6% 至 1088GW,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等二三线企业因现金流压力减产,CR5 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65% 提升至 80%。
薄片化降本:硅片厚度从 170μm 降至 130μm,隆基绿能研发的 120μm 硅片良率突破 90%,单瓦硅耗下降 12%,成本优势扩大。
核心标的:
隆基绿能:HPBC 技术(背接触电池)推动硅片薄片化,2025 年硅片出货量占全球 35%,N 型硅片溢价 0.03 元 / 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 50%。
TCL 中环:210mm 硅片市占率超 70%,与 Maxeon 合作开发钙钛矿叠层电池,设备自制率提升至 60%,单位折旧成本较同行低 0.02 元 / 片。
双良节能:40GW 单晶硅片项目采用 1600℃超高温长晶技术,电耗较行业均值低 15%,2025 年 Q3 产能利用率回升至 85%。
三、电池片:TOPCon 主导,HJT 与 BC 技术差异化突围
核心逻辑:
TOPCon 技术迭代:2025 年 TOPCon 电池产能 967GW(占比 83%),头部企业通过 0BB(无主栅)、边缘钝化等技术提升效率至 26.5%,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量产成本降至 0.65 元 / W。
HJT 降本路径清晰:银包铜浆料渗透率提升至 30%,电镀铜技术突破后银耗降至 20mg / 片,华晟新能源、金刚光伏 HJT 电池量产效率达 25.8%,成本与 TOPCon 差距缩至 0.03 元 / W。
BC 技术商业化加速:隆基绿能 HPBC 电池量产效率 26.8%,溢价 0.1 元 / W,2025 年产能扩至 70GW,主要供应分布式市场。
核心标的:
晶科能源:TOPCon 电池产能全球第一(50GW),2025 年海外出货占比超 60%,N 型组件溢价 0.08 元 / W,动态 PE 仅 12 倍。
爱旭股份:ABC(背接触)电池量产效率 26.2%,珠海基地产能爬坡至 15GW,组件溢价 0.12 元 / W,绑定华为、阳光电源分布式渠道。
迈为股份:HJT 整线设备市占率超 80%,钙钛矿叠层电池设备完成中试线交付,2025 年订单能见度至 2026 年,目标价较现价有 50% 上行空间。
四、组件:品牌溢价与海外布局对冲价格战
核心逻辑:
技术差异化竞争:N 型组件占比超 70%,隆基绿能 HPBC 组件功率达 720W,天合光能 210R 组件通过 TÜV 认证,溢价 0.05-0.08 元 / W。
海外市场结构性机会:欧洲户用市场偏好高效组件(溢价 0.1 元 / W),中东、非洲新兴市场需求增速超 30%,晶澳科技、阿特斯通过本土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
垂直一体化降本:隆基、晶科实现硅片 - 电池 - 组件全链条覆盖,单位非硅成本较二三线企业低 0.08 元 / W,2025 年组件毛利率修复至 18%-20%。
核心标的:
隆基绿能:HPBC 组件全球市占率超 30%,2025 年欧洲出货占比 45%,美国工厂投产带动北美收入增长 120%。
天合光能:210R 组件功率达 750W,东南亚基地产能占比 50%,受益于美国 IRA 政策,2025 年 Q3 组件排产环比增长 20%。
晶澳科技:阿曼 6GW 电池 + 3GW 组件基地投产,中东市场市占率提升至 25%,N 型组件海外溢价 0.12 元 / W。
五、辅材:技术壁垒与格局优化构筑护城河
核心逻辑:
胶膜:POE 需求爆发:N 型组件对 POE 胶膜渗透率提升至 60%,福斯特、斯威克(东方盛虹)通过共挤技术降低成本,POE 胶膜毛利率维持在 25% 以上。
玻璃:双寡头格局稳固:信义光能、福莱特 1.6mm 超薄玻璃量产,双玻组件渗透率 71%,2025 年光伏玻璃价格企稳在 25 元 /㎡,龙头毛利率修复至 30%。
银浆:国产替代加速:帝科股份、苏州固锝银包铜浆料市占率提升至 25%,HJT 用银浆成本降至 0.08 元 / W,较进口产品低 0.03 元 / W。
核心标的:
福斯特:胶膜全球市占率 50%,POE 胶膜产能扩至 15 亿平,2025 年 Q3 净利润同比增长 40%,动态 PE 仅 18 倍。
福莱特:1600 吨 / 日大窑炉量产,单位能耗较行业低 10%,双玻组件配套玻璃市占率超 60%,股息率达 5%。
帝科股份:HJT 银浆出货量行业第一(300 吨),银包铜技术通过华晟认证,2025 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35%。
六、设备与技术创新:穿越周期的核心引擎
核心逻辑:
N 型设备放量:捷佳伟创 TOPCon PE-poly 设备市占率超 60%,2025 年订单金额超 100 亿元,钙钛矿激光设备进入协鑫光电供应链。
钙钛矿产业化提速:迈为股份钙钛矿叠层电池设备完成中试线交付,协鑫光电 100MW 产线良率突破 85%,2025 年设备需求达 20 亿元。
智能运维升级: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组串式逆变器搭载 AI 算法,运维成本降低 30%,海外市场份额提升至 25%。
核心标的:
捷佳伟创:TOPCon 设备市占率超 50%,钙钛矿 PVD 设备通过纤纳光电认证,2025 年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80%。
迈为股份:HJT 整线设备交付超 30GW,钙钛矿设备订单超 5 亿元,2025 年目标价较现价有 100% 上行空间。
阳光电源: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 35%,与华为合作开发光储一体机,2025 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60%。
结语
光伏行业 “反内卷” 本质是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的双重驱动,具备技术壁垒 + 全球化布局 + 现金流稳健特征的企业将主导新一轮周期。硅料环节重点关注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的成本优势;硅片环节跟踪隆基绿能、TCL 中环的大尺寸技术迭代;电池片领域聚焦晶科能源、爱旭股份的 N 型效率突破;组件环节优选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海外溢价能力;辅材环节锁定福斯特、福莱特的格局优势;设备领域关注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的钙钛矿设备订单。在行业产能出清(预计 2026 年供需平衡)前,建议优先配置现金流充裕、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规避高负债中小厂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