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A股新规落地!长线资金不再“短炒”,巴菲特式投资迎黄金期
2025-07-29
资本市场刚迎来一场重量级变革——“长钱长投”从口号变成硬制度。 2025年初,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核心就一条:逼着“长钱”真正做长线。
这一刀切中了要害。 过去保险资金虽然规模大,但考核只盯一年收益,结果本该“耐心”的钱天天追热点、玩波段。
企业年金也一样,年度排名压力下,基金经理不敢扛波动,只能随大流调仓。“长钱短投”成了行业通病。
新规直接撕掉短期考核标签,全面推行 “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 简单说,一年赚多少不重要,关键看三年、五年后你还行不行。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点破逻辑:短期波动被主动淡化,机构终于能按企业真实价值做决策。
政策落地快得惊人。 2025年1月,保险长期投资第二批试点批了1120亿;5月第三批600亿火速跟进,总试点规模冲到2220亿元。 这些钱只准投高分红蓝筹、硬科技龙头,明摆着给市场“定锚”。
为什么急推“长钱长投”? 数据太刺眼——截至2024年8月,保险资金总规模32万亿,但买股票的钱只占12%,离政策允许的45%上限差一大截。
巴菲特成了新规的“精神代言人”。 他60年赚了5万多倍,秘诀就两条:买对好公司,然后死扛到底。
巴菲特的逻辑很直白:股市长期一定涨,但路径像醉汉遛弯——晃得厉害,终点却明确。 普通股民和量化机器拼手速? 那是找死。 但比谁活得久? 机构未必赢你。
现实中,“长钱短投”的亏钱剧本反复上演:2007年追煤炭有色、2014年捧互联网、2021年抱团“核心资产”,全是涨疯后冲进去,结果腰斩起步。
反观“长钱”操作,全是逆人性:2008年A股1664点,险资扫货银行股;2016年熔断底,社保大买消费白马。 当时看像自杀,事后全是黄金坑。敢在底部拿桶接金子的人,最终都暴赚。
普通股民怎么借势? 三类机会浮出水面:
高分红堡垒型——招行股息率4.5%、长江电力现金流稳如老狗,险资必须配,天然抗波动;
错杀复苏型——五粮液PE跌到8.7倍,但高端白酒库存已清完,商务宴请一回暖立马反弹;
政策死磕型——宁德时代全球电池份额37%,新质生产力头号标杆,国家队定增常客。
公募基金也在变天。 主动权益基金费率普降,ETF管理费砍到0.15%,省钱就是赚收益。 更关键的是,基金公司考核从“比规模”变成“比谁让基民赚钱”。
工银瑞信、华夏基金已试点“基金经理奖金挂钩五年收益”,彻底告别赌年度排名。
ETF成了长钱新武器。 2024年6月,全市场权益ETF机构持仓占比飙到55%,国家队、险资借道ETF越跌越买。 比如某沪深300ETF,上半年净流入1200亿,硬生生托住大盘。
私募渠道也开了口子。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联合发起500亿私募证券基金,专投低估蓝筹。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公开定调:“支持保险机构设私募基金稳市”。
外资长钱同步进场。 证监会扩大沪深港通标的,海外养老金可通过ETF一键买A股。 银河证券章俊发现: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后,外资流入更稳了。
上市公司被迫“卷质量”。 想拿“长钱”融资? 得先过三关:治理规范、分红大方、回购护盘。
最狠的是退市新规。2025年已强制退市47家公司,同比多一倍。 垃圾股出清后,长钱更敢投——“雷”少了,“金子”自然显眼。
央行还发明了新工具“互换便利”。 保险机构能用股票、ETF换国债,瞬间盘活存量资产。 第一次试点放水2000亿,第二次加码到4000亿,直接给长钱喂“流动性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