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潘天炎:上甘岭上的“孤胆发报员”
2025-07-30
1952年深秋的上甘岭,硝烟把太阳染成了血色。18岁的潘天炎捂着肚子冲进防空洞时,绝不会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腹泻,竟让他成了整个阵地最后的守护者。
通信班的掩体里弥漫着柴油和汗味,潘天炎把电台调试到最佳状态,正准备跟战友打趣"这炮仗放得比过年还热闹",一阵绞痛突然攥住了他的肠子。"我去去就回!"他捂着肚子冲向百米外的临时厕所,临走前还不忘把密码本塞进作战服内袋——那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谁也没料到,就在这十分钟里,战场局势陡转直下。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突然袭来,撤退命令随着通信线路的炸断成了哑音。当潘天炎提着裤子往回跑时,耳边只剩下炮弹的尖啸,刚才还回荡着口号声的阵地,此刻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他连滚带爬冲进掩体,只看到被炸塌的工事和凝固的血迹。战友们的钢枪斜插在泥土里,枪托上还挂着没吃完的压缩饼干。电台被震翻在地,耳机线缠着一块带血的弹片——这里经历过惨烈的战斗,而他,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指挥所?指挥所收到请回答!"潘天炎抖着手扶正电台,送话器里只有沙沙的杂音。突然,山坡下传来皮鞋踩在碎石上的声响,三个美军侦察兵正端着枪搜索过来。
他下意识摸向身边的手榴弹,手指却先触到了电台的按键。"不能让他们发现这里还有人!"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已经拉燃导火索,朝着美军侧面的灌木丛扔了过去。爆炸声响起的瞬间,他抓起电台钻进更深的坑道,背后的子弹打得岩石碎屑溅了满身。
当美军的连队开始向阵地推进时,潘天炎突然意识到自己手里握着最厉害的武器——这部还能工作的电台。他咬着牙调出炮兵频道,对着送话器喊出坐标:"东南坡,敌步兵一个连,请求急速射!"
敌人很快发现了这个藏在地下的"眼睛",炮弹像雨点般砸向坑道周围。潘天炎把身体紧紧贴在岩壁上,电台被震得跳起来,他就用膝盖顶住,手指在按键上翻飞如舞。
第一次冲锋被炮弹撕碎时,美军还以为遇到了主力;第二次他们分三路包抄,却被潘天炎从暗堡里扔出的手榴弹打懵;当第三次冲锋的美军摸到距坑道20米处,他甚至爬出洞口,用战友留下的步枪精准点射,打倒带头的军官。
最危险的是第七次,四个美军已经摸到坑道口,他抱着电台滚到侧洞,抓起爆破筒拉弦后从缝隙里塞出去。巨响过后,他呛着硝烟爬出,发现自己的裤腿被弹片划开,露出的伤口正渗着血,却浑然不觉疼痛。
他记不清自己打空了多少弹匣,只知道每次美军退下去,都要留下几具尸体。压缩饼干早就吃完了,渴得厉害就喝坑道里积的雨水,混着泥土的味道,却觉得比泉水还甘甜。当第九次冲锋的美军终于溃败时,他数了数身边的武器:两支步枪、四颗手榴弹、还有半箱没开封的子弹——这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天色蒙蒙亮时,电台里突然传来熟悉的呼号,是友邻部队的声音!潘天炎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我是通信兵潘天炎,主峰阵地还在!敌人伤亡惨重,请求增援!"
当增援部队冲上山头时,战士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坑道口堆满了美军的尸体,一个浑身是泥的年轻人正坐在电台旁,怀里抱着步枪,嘴角还挂着笑。他的作战服被弹片撕开十几个口子,手里攥着的密码本已经被鲜血浸透,却一页都没少。
后来清点战场时,大家才发现,这个独自战斗的年轻人,不仅挡住了九次进攻,还配合炮兵消灭了30多个敌人,打伤近百名美军。而他自己,只是在胳膊上留了道浅浅的伤疤。
许多年后,有人问潘天炎当时怕不怕,老人总是指着墙上的军徽笑:"怕?那会儿满脑子都是'不能丢人'——丢不起通信兵的人,更丢不起中国人的人!"
如今的上甘岭,漫山遍野的松树早已覆盖了弹痕。但每当风吹过山林,仿佛还能听见七十多年前那个年轻的声音,在硝烟里坚定地呼喊:"我在,阵地就在!" #致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