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美财长贝森特威胁:买俄油就加税,中方强硬回应!
2025-08-06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斯德哥尔摩谈判中威胁对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征收500%关税,试图切断俄经济命脉。中国外交部三句话硬气回应:能源安全自己作主,关税战没有赢家!中国手握四张王牌——能源防御体系、稀土控制权、金融武器、全球盟友,让美国陷入“制裁越狠、反噬越痛”的困境。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把谈判桌变成了角斗场。他甩出一张王牌: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将征收最高500%的关税!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全球能源市场炸开了花。中俄每天200万桶的石油贸易,占了俄罗斯出口总量的30%,美国这一招直指普京的钱袋子 。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却只有短短三句话。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激烈抗议,只有冷静的宣示:“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三句话背后,是中国早已布好的能源棋局 。
美国为何如此着急?表面上是为乌克兰问题施压俄罗斯,实则藏着三重算盘。第一重:切断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的经济命脉;第二重:推销美国页岩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页岩油生产国,日产量已达1300万桶,急需打开中国市场;第三重:重塑全球能源秩序,美国想当能源警察,谁买油、谁卖油都得听他的 。
但美国的算盘打错了对象。中国早已不是能源市场的被动玩家,而是手握四张王牌的战略高手。
中国能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多元化供应网。俄罗斯、沙特、伊朗三国就占了中国进口原油的70%以上。俄罗斯给中国的油价较国际基准低25-30%,这种价格优势让美国页岩油毫无竞争力 。
更让美国束手无策的是人民币结算系统。中俄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率已达90%,完全绕开美元体系。当油轮驶过太平洋,它们运载的不仅是黑色黄金,更是一种新规则——能源交易不再必须用美元 。
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加工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F-35战机所需的钕铁硼永磁体100%依赖中国供应。这不是普通的材料,而是尖端武器的“心脏”。2025年4月,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军工企业顿时慌了神 。石墨战场同样关键。美国7月宣布对中国石墨加征160%关税,因为中国控制了全球85%的负极材料产能。
特斯拉电池成本应声上涨,股价当日下跌1.4%。中国企业的反击更快——贝特瑞公司发布新一代石墨解决方案,电池寿命提升20%,技术壁垒越筑越高 。
中国持有7500亿美元美债,如同一把悬在美国头上的剑。一旦大规模抛售,足以冲击美元体系。这不是理论威胁——2018年贸易战中,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就曾导致美国军工企业股价暴跌 。
金融战场还有更隐秘的过招。当美国威胁将中国踢出美元结算体系,中国转而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其全球占比已升至15%。印度也跟进建立了卢比-卢布直接支付系统,印度官员明确表态:“能源安全属主权范畴,不受外部指令” 。
美国的制裁大棒挥得越狠,盟友裂痕就越深。欧盟内部文件显示,德法坚决反对二级制裁,生怕引发中国对汽车芯片的报复。德国车企已经尝到苦头——大众因为芯片短缺,2025年第二季度减产12万辆 。
更让美国尴尬的是能源转售游戏。中国贸易商将从美国购买的LNG,在新加坡外海转手卖给欧洲,单船净赚400万美元。当德国威廉港接收站灯火通明,接收的正是中国转售的美国天然气。美国制裁变成了中国套利的工具 。
美国自己正陷入“能源滞销”的窘境。2025年6月,中国对美国原油、LNG、煤炭进口全面清零,美国能源商年损失超过600亿人民币。页岩油堆在仓库无人问津,特朗普不得不亲自喊话:“期待中国购买美油,这对我将是巨大荣幸!”
通胀压力让美国民众怨声载道。18%的成品油依赖从中国进口,若征收高额关税,加州油价将突破6美元/加仑。化工企业每年增加成本210亿美元,通胀率可能反弹至5.3%。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中国时,自家后院已经起火——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洛杉矶港货运量暴跌35% 。
全球能源秩序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石油美元体系加速崩塌,印度储备银行建立卢比-卢布直接支付系统;沙特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20%;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15%。这些数字背后,是各国对美国霸权的集体反抗 。
中俄能源同盟越抱越紧。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俄油增长11.3%,中俄海军在太平洋联合巡航。当军舰护卫油轮穿越国际水域,它们守护的不只是货物,更是一种新规则——能源安全由独立自主者定义,而非强权政治 。
谈判桌上,美国三位大将——贝森特、卢特尼克与格里尔轮番上阵。他们手握关税大棒,却找不到中国能源防线的破绽。中国代表始终冷静:要谈,可以;要威胁,不吃这套 。
这场博弈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当美国试图用500%关税封锁中国能源通道时,中国企业正从俄罗斯油田、伊朗油轮、卡塔尔气田构建更稳固的供应网。能源命脉,必须握在自己手中 。